当前位置:主页 > 二人转资讯 > 最著名的“二人台”笑星一定是武利平

最著名的“二人台”笑星一定是武利平

时间:2021-12-01    点击:

    在内蒙古,若问起谁是最著名的“二人台”笑星,人们第一个想起的,一定是武利平。做为“二人台”艺术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武利平可不止是在内蒙古名望大,在全国范围内,他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日前,武利平在接受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专访时,畅谈了他从事文艺工作一路走来的诸多感悟。

     

    缘起

     

    记者:最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机缘,让你走上了戏剧扮演这条路?

     

    武利平:我母亲是山西梆子艺人,她完全是受传统文明的教育和影响生长起来的,应该是中国的第二代的戏剧艺人。小时分,我常常去看母亲扮演,在潜意识里,就形成了对戏剧的酷爱,从而爱戏、学戏、唱戏,终究又加入到了乌兰牧骑剧团傍边。

     

    记者:许多观众都知道,你有一手反串女人喜剧人物扮演的绝活,你是在什么时分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

     

    武利平:小时分,母亲出去扮演,就把我寄放在姥姥家或者是姨姥姥家。常常围绕在这些小脚老太太身边,我就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她们。比如说挑水,你可以想象,小小的三寸金莲儿要挑起两大桶水,走起路来腿腕子就要断了似的那种感觉。她们上炕不脱鞋,磕磕脚就上去等等。在平时,我也常常学姥姥走路,学姥姥搓莜面,大家看了都乐得不行。

     

    武利平在“二人台”中男扮女装(资料图片)

     

    记者:你第一次在舞台上反串女人角色是什么时分?

     

    武利平:记住我最早接触“二人台”是从收音机上听到的,那时分,我才知道内蒙古本来还有个“二人台”。特别是后来看到“二人台”的男扮女装之后,心里总想着我啥时分也能演男扮女装啊。记住有一天,剧团的女艺人忽然生病了,而那天的这个剧目又必须要演。我就毛遂自荐扮演了女装角色,成果,一试而不可收拾。

     

    记者:我注意到,在许多场合你都说,“二人台”是你的命根子,为啥这样说呢?

     

    武利平: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首要,从中央到当地,一直都特别注重民族文明的传承,尤其是习总书记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二人台”便是一个值得国家用精力去维护、传承、弘扬的优秀民族艺术。其次,就我个人而言,有幸成为了“二人台”国家级项目的传承人。作为传承人,就要可以为民族、为地区、为中国戏剧做一点贡献。我觉得,“二人台”便是值得我一生为之斗争尽力,并且自己又有能力去做出点儿容貌的一件事。所以,我把“二人台”称之为命根子。

     

    徘徊

     

    记者:你又是在什么时分开始扮演小品的呢?

     

    武利平:内蒙古电台最早有一个栏目叫《农家乐》,许多曲艺界的长辈们都在这个栏目里扮演“二人台”、板儿书、相声等等。在第二届《农家乐》迎春文艺晚会上,我初次参与并登台演了几个二人台小戏,也算是小品。小戏小品之间距离很近,加唱便是小戏,不加唱的便是个方言小品。这算是我触电的第一个晚会,从此有一个说着方言,喜爱模仿老头、老太太的艺人——武利平就开始不断地出现在内蒙古的荧屏上。

     

    记者:你不止一次在央视扮演过小品,也走上了春晚的舞台,那么第一次去央视扮演回来,感触大吗?

     

    武利平:如同跟我往常没啥区别。上央视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压力。如同不如在家园,不如在内蒙古扮演的时分那么如虎添翼、轻松天然。首要原因是方言的妨碍。在央视扮演完,我总是感觉略有遗憾,感觉我并没有把“二人台”特有的莜面山药丸子的味道精确地呈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毕竟去央视扮演,首要得让人家听懂才行,而矛盾的是让全国观众听懂的一起其实已经失掉了“二人台”自己的文明本性。

     

    从央视春晚归来之后,名望天然就大了。可是,我更多的是一种徘徊。

     

    记者:所以,你就更加坚定地坚守在了哺育了你的这块土地上?

     

    武利平:对!扮演“二人台”,打破方言的妨碍确实很难。可是电视剧可以,电视剧完全可以从扮演上呈现你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在陈家林导演的电视剧《武则天》中,我扮演一个大宦官,刘晓庆扮演武则天。便是在参演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我才逐渐的认识了自己的价值,比如说我把戏剧舞台上一些很要功夫的片段,学习到电视剧傍边。刘晓庆曾经说,武利平的扮演可以成为天下第一宦官。《武则天》播出之后,武利平在全国得到了一大批观众的认可。

     

    传承

     

    记者:还是在好多年前,你在乌兰察布市开办过一个“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其时为啥要办这么个明星班呢?是感觉二人台的人才有点接不上头吗?

     

    武利平:一个艺术的连续得有一批走过来的人去做一些事,我其时感受到,就靠年轻人自觉自愿的去学习传承一种曲艺形式,并且是稀有曲艺形式的话,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最初,是受小香玉兴办培育豫剧学生班的做法所启发,也想办个培训班。最初,我计划只接收20个孩子,成果却有100多人报名,终究选出48人,分为两个班学习。兴办这个培训班,目的便是想体系地培育一批“二人台”人才,也能给“二人台”的教育立一点规则。据我了解,迄今为止,这么体系的培育“二人台”艺人还是第一次。

     

    记者:在2007年的时分,你曾经揭露收了9个学徒,其时局面很大,时任国家文明部副部长周平和也来给你捧场,这些学徒现在怎么样?

     

    记者:收学徒这件事,是在机缘巧合下,想寻找一种归宿感,也想把这些人才归拢在一个门下,一起讨论一种艺术的开展。现在,我这些学徒开展的都不错。我个人认为,我教给学徒的更多的是怎样做人、怎样干事。而学徒们则学习学习了师傅的艺术品质和艺术特色,在“二人台”艺术的路途上有了自己的所长。

     

    身份

     

    记者:你觉得关于一些艺术门类,学校教育形式与师徒形式相比较而言,哪种培育形式更好一些?

     

    武利平:学校教育形式与师徒形式各有千秋。我觉得师承的这种形式不能缺失,但也不可过多的推广,因为师承是个人与个人的联系,而学校教育则是国家层面的体系教育,与师徒形式不同。假如有块好坯子,把基础打好了,再找一个大师去给雕刻一下,或许就能成大器。把这个比方用在“二人台”学习传承上也是一样的,通过体系教育让孩子们打好基础,在这之后,鹤立鸡群的孩子需要加把劲时,就可以挑选拜师,只要用心尽力,就会出现一些大师级的人物。

     

    记者:你是“二人台”这门艺术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那你觉得“二人台”的影响力为啥比不过东北“二人转”呢?

     

    武利平:两者身份不一样,“二人台”和“二人转”相比较,“二人转”有着朴实的底蕴和坚强的大东北做后盾力气,还有地域文明的影响。二人台的创造者是则是山西人,他们以经商为主,考究和气生财,不敢大声理论,这便是晋商文明。最初山西人到了内蒙古今后,是投宿到人家这个当地,天然就会给自己降半格,因此这个文明就不行彰显。“走西口”和“闯关东”,走和闯只有一字之差,却不同很大。闯关东的东北人是横开肩膀走,走西口的山西人是挑着担子默默走。所以,纵观前史和地域的不同,咱们的“二人台”文明,天然就有一种约束感。

     

    本真

     

    记者:在你心中,“二人台”开展成什么样才是个抱负状态?

     

    武利平:回归本真。二人台最早来源便是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东西,我希望“二人台”可以回归到体制内也好,体制外也好,都要创作有功能的著作。比如说,你假如真能创作出振奋人心的体裁著作,那一定是高尚的著作。假如不能到达这一点,你最起码也要给人一种愉悦、轻松、欢乐的氛围。还有,咱们不要盲目去寻求一种高大上,也不要提什么高要求,说什么咱们必须得走出去。真要走出去,去哪?所以,我就说要回归本真,“二人台”要给咱们这个地域的人茶余饭后解解闷,当成休闲傍边的一点儿小菜,像吃烧卖蘸点儿醋一样,有酸酸的一种感觉,我觉得就可以了。茶余饭后,家长里短,入入味儿,解渴耐饥,这便是“二人台”的终究应该回归的本真。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张弓长 实习生 乌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