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二人转资讯 > 文化土壤论

文化土壤论

时间:2020-06-11    点击:
    辽宁成为东北喜剧小品的主要阵地决不是偶然的。首先,辽宁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阵地,在当地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包括京剧、评剧和河北梆子等,二人转艺术就是在广泛借鉴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才产生的。河北梆子在清代同治年间传到东北后,二人转艺人常与河北梆子艺人同台演出,合作时间长达50年之久。河北梆子的许多剧目、唱腔和表演技巧,如"锣鼓经"、梆子腔、武打动作、上场诗等都被二人转艺人吸收过来。1920年以后评剧在东北普及,取代了河北梆子的地位,二人转又开始了同评剧30年同台演出的历史。二人转戏班演出了大量评剧剧目,借鉴了评剧的化妆技巧和服装设计。

    文化土壤论



    目录
    1基本概念
    2文化土壤与喜剧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文化土壤论,一般指的是地域差异性导致地域文化差异性,即不同的地域,因其气候,地质,天文等物理因素的不可变与相对固定性,引发该地域的文化产生相应的改变,通常被理解为文化产生于一定的地理条件,此即文化土壤论。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土壤与喜剧
    折叠戏剧曲艺的丰厚土壤
    评剧虽然是河北的剧种,但在东北地区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力,许多名家在这里成名,如享誉梨园的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花淑兰、陈桂秋等均来自沈阳评剧院。著名的中国戏曲学院的地方戏办学历史实际上也应追溯到1953年位于沈阳的东北戏曲研究院戏曲学校。当时该校招收首届评剧班,1954年该校改称中国戏曲学校沈阳分校。1955年评剧班再次招收10名新生;同年该校全体教职员工以及京剧、评剧两个专业的学生全部迁到北京,并入中国戏曲学校,后发展为今天的中国戏曲学院。

    京剧、评剧和河北梆子等戏曲剧种对当地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很多二人转艺人同时还掌握一些戏曲剧种的唱段。第二,辽宁在话剧、歌剧、儿童剧方面更是人才辈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是具有全国影响的艺术表演团体,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四大话剧院"之一,曾创作上演了《高山下的花环》《报春花》《父亲》《郭明义》等200余部优秀作品,荣获国家多项大奖,培养出李默然、宋国锋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辽宁的歌剧享誉国内外,歌剧《远方的胡杨》《沧海》等剧目深受艺术界的好评,原创歌剧《苍原》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被评为十大经典剧目,受到江泽民同志的称赞,在港、澳、台地区产生深远影响。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更是人才济济,著名的《蜡笔小新》《奥特曼》《猫和老鼠》《聪明的一休》等外国动画片就是由该院配音录制完成的作品,至今久播不衰。第三,辽宁的曲艺全国闻名,著名评书演员刘兰芳、袁阔成、田连元、单田芳的作品风靡全国。

    实际上,评书演员个个都是讲故事、讲笑话、抖包袱的高手,这在各种晚会上他们表演的幽默评书小段就可见一斑。沈阳的相声也很有特色,在相声发展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相声界素有"京津沈三足鼎力"之说。1873年的刘世英著《陪都纪略》记载了沈阳早期的相声艺人情况。1921年,北京相声艺人冯昆志一家来到东北,与其子冯振声、徒弟德淑珍、冯少奎等人组成"冯家相声班",东北相声素有"冯家门"相声之称。

    解放后,沈阳相声曾经历过十分辉煌的时期,沈阳相声艺人自发组织成立了"沈阳相声大会",专业和业余相声演员众多,拥有庞大的观众群。沈阳相声的讽刺性很强,具有火爆、粗犷、幽默,大气的特点,著名人物为杨振华、金炳昶、陈连仲、王平、陈寒柏等。著名相声演员王平生前曾说:"'文革'后,沈阳相声带领中国相声走向了巅峰。"当时杨振华、金炳昶合作的《假大空》《下象棋》《八字谜》等名段曾传遍全国。

    辽宁浓厚的艺术氛围为东北喜剧小品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许多优秀的喜剧小品人才就是在这种氛围之下诞生的,并从戏曲、曲艺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例如:喜剧明星范伟、黄宏、巩汉林、金珠、句号均为相声演员出身,分别师从陈连仲、马季、唐杰忠、金炳昶、姜昆等相声表演艺术家;潘长江原为评剧演员,出自评剧世家,从他表演的小品中能看出深厚的戏曲功底。巩汉林的父母都是河南梆子演员,对他的表演风格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辽宁喜剧小品在多种艺术的不断碰撞中形成的,它不是突变式的,和全国范围内的小品发展轨迹几乎是同步的。

    20世纪80年代,话剧小品和戏曲小品是小品艺术的主流,人们对小品的理解还处在探索时期,小型的拉场戏(30分钟以内)被划到戏曲小品之列,"东北喜剧小品"尚未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1985年到1986年,本溪话剧团演出了小品《红皮鸡蛋》《让坐》《JQK》。1988年中央电视台与辽宁电视台在沈阳联合举办了"三鱼杯"全国喜剧小品大赛,全国多家艺术演出单位派队参加,近200个小品参赛,剧种包括话剧、京剧、评剧、川剧、豫剧、吕剧、楚剧、蒙古剧、拉场戏、谐剧等,《中国戏剧》杂志专门进行了报道。[]在此次比赛中,戏曲小品第一次被搬上比赛的擂台,并且受到了很大关注。

    比赛的结果为:6个戏曲小品和8个话剧小品分别获得金、银、铜奖。获得金奖的作品是青岛市吕剧团的《超负荷》、解放军艺术学院的《书香门第》、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夸"爸爸》。很多剧种的戏曲小品由于受使用语言的局限,虽然剧本、导演、表演各方面优秀,却始终难以在综艺舞台上占主要地位,而话剧小品和东北喜剧小品则因语言优势最终发展成为小品的主流,被称为"文艺的轻骑兵"。《对缝》《卖挂历》《如此竞争》等富有辽宁特色的小品脱颖而出,并走出省界,当时在南方引起的反响比北方还强烈。

    折叠文化土壤是喜剧诞生的基础
    文化土壤为多方面人才的整合及辽宁喜剧小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铁岭人发扬敢作敢为的精神,为了打出地方特色,当地文化主管部门于1983年将铁岭曲艺团和话剧团合并为铁岭市民间艺术团,这项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此辽宁的戏剧和曲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有着良好的创作班底,汇聚了大量的人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专业的著名回族作曲家逯贵导演了铁岭首部歌剧《洪湖赤卫队》,并创作了大量歌曲、舞蹈作品以及《张志新之歌》等话剧;话剧导演张惠中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将专业的戏剧理念运用于拉场戏;舞蹈演员出身的乔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由他导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后来成为著名编剧的张超、崔凯创作了大量的拉场戏和小品。

    赵本山、潘长江后来调入该团,连同原有的何广顺、李海、李静等优秀演员,构成强大的表演团队。戏曲演员出身的著名编导李春明以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将京剧、评剧、相声、二人转、流行歌曲巧妙融合,该戏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李默然以及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演员曾专程观摩考察。从此,铁岭民间艺术团形成了编剧、作曲、导演、演员一条龙的格局,可谓阵容强大,人才济济。大量的拉场戏被创作出来,《双扣门》《双送鸭》《闹鱼塘》《麻将豆腐》都是该团创作的优秀作品。

    从此,具有鲜明辽北风格的拉场戏正式形成,这时的拉场戏已不同于传统的拉场戏,因为话剧人才的加入使铁岭拉场戏在编剧、导演、作曲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专业性。拉场戏《1+1=?》是张超、张惠中创作的作品,原由李海、李静表演,并曾获过奖,后来该团借调赵本山出演男主角,受到同行和观众的认可,赵本山因此正式调入该团。1987年,姜昆率领中国广播说唱团到铁岭演出时,观看了赵本山和李静表演的这个拉场戏,并向中央电视台推荐,《1+1=?》参加了当年的央视国庆晚会。

    这个拉场戏时间为20分钟,晚会导演曾提出对节目进行压缩,但考虑到节目的完整性这次并未进行大幅删改。拉场戏这种表演形式时间有长有短,如演出全本《大西厢》共需三个多小时,《回杯记》要一个多小时,而晚会上的拉场戏显然在时间上受到限制。这样,在铁岭民间艺术团后来创作的晚会节目中,就尝试着去掉唱段和舞蹈以节约时间,唱词改为直接说,名称当然也改叫小品了。但创作班底几乎未变,例如编剧崔凯、张超,导演乔杰、张惠中等人就从拉场戏顺利转入小品的创作。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拉场戏作为地方戏曲可以由不同的人来演,观众欣赏的不光是剧情和幽默,也欣赏演员的唱腔和舞蹈,所谓"歌舞演故事";而喜剧小品则几乎无法重复演出,赵本山首演后别人很难再演,因为喜剧小品的包袱一旦抖出去之后再演就减少了"笑果",很多喜剧小品几乎都是"一次性使用"。

    当然这里有一个过渡期,即拉场戏和小品曾在一段时期同时活跃在晚会的舞台上。拉场戏《驱邪》《麻将豆腐》和小品《如此竞争》《老有少心》《办班》等都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作品。自从1990年小品《相亲》在全国走红以后,电视晚会上出现的就主要是小品而非拉场戏了。但拉场戏在电视晚会以外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既有喜剧,又有悲剧,多年来在东北地区仍然深受欢迎,有些剧目如《双送鸭》《双扣门》《摘幌》等还被改编成戏曲电视剧,并多次获奖。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至今仍经常播出拉场戏,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

    大量的现代拉场戏,但传播较广的往往都是喜剧作品,如《1+1=?》《麻将豆腐》等。拉场戏较其它戏曲剧种更易表现现代生活,因而能较快过渡到喜剧小品这一形式。同时应看到,传统二人转走向衰落实际是伴随着戏曲、曲艺的衰落进行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拉场戏演变为小品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节奏。编曲和演奏两个环节的省略使创作速度大大加快。铁岭小品保留了传统二人转的"说口",虽然灵魂上仍然是拉场戏,但形式上则向话剧和相声靠近。1986年12月,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被评上全国相声"十大笑星"后赴长春领奖,曾在长春宽城文化馆剧场观看二人转演出,在欣赏了精彩的传统二人转"说口"后李文华激动地说,"二人转的说口就是相声。" 他认为同样的包袱二人转演员比相声演员抖得更响,二人转演员彩装上场,又有乐队配合,比相声演员更有气势。 二人转"说口"与相声的密切关系使得二人转演员对相声的借鉴得心应手。巩汉林、范伟、黄宏、句号、宋丹丹等相声、话剧人才的加盟,进一步壮大了东北喜剧小品的力量。赵本山早期表演的小品仍带有很多戏曲的特征,如《相亲》《如此竞争》背景比较简单,虚拟化特征较大,舞台较为空旷,大多只有一桌二椅。但是他后期表演的小品多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舞台布景越来越真实;《策划》《同桌的你》中不仅有屋子、窗户还有火炕和饭桌;《狭路相逢》中甚至把真车开上了舞台,这些都反映了编导人员创作理念的改变。早期经常出现的一句一压韵的连环说口,在后期的小品中也逐渐减少。《说事儿》的编剧张猛就大量借鉴了话剧和相声的创作手法,将在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小品创作,这部作品实际上在形式上已经没有多少拉场戏的痕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