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二人转资讯 > 马季

马季

时间:2019-11-20    点击:
    马季,原名马树槐,1934年8月2日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区,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

    1956年,马季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师从侯宝林先生。1965年后,马季正式成为中国相声演员。80年代,马季把相声搬上以春晚为标志的晚会舞台,1983年被委认为第一届春晚总策划,1984年创作《宇宙牌香烟》进入春晚,1987年马季创作群口相声《五官争功》,1989年春晚表演相声《送别》。1991年创作相声《训徒》,1996年创作作品《老少乐》。2003年10月3日,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马季出席并题匾。2006年9月,中国曲艺界的牡丹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马季。2006年12月20日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逝世于北京,享年72岁。

    人物关系

    儿子 马东

    学生 陈嘉新

    徒弟 尹卓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马季

    出生地
    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搭档
    唐杰忠、赵炎、刘伟

    逝世日期
    2006年12月20日

    徒弟
    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等

    师父
    侯宝林

    别名
    马树槐(原名)

    儿子
    马东


    星座
    狮子座

    体重
    75kg

    代表作品
    《宇宙牌香烟》  《五官争功》  《打电话》

    出生日期
    1934年8月2日

    身高
    168cm

    职业
    相声演员

    民族
    汉族

    主要成就
    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

    目录
    1人物简介
    2不满央视
    3生平经历
    4情感生活
    5演出曲目
    6人物评价
    7人物佚事
    8逝世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马季
    马季
    马季
    (1934年8月2日-2006年12月20日),原名马树槐,中国第七代相声演员。

    他师从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边学习边表演,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在相声艺术长于讽刺的传统之外,开启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的新生面,其中以《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节目影响最大。

    折叠编辑本段不满央视
    马季一直演出到20世纪90年代,后因不满中央电视台按照新闻的标准审查相声,中止与后者合作。[3]

    80年代中央台春节晚会的常客、著名相声表演艺朮家马季,最近一次上春节晚会是1995年,是因年龄太大不便参加呢,还是因相声不景气而让马季伤心了?日前,记者同他谈起这个话题才得知,多种原因促成了马季不参加中央台春节晚会,而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他对电视台的某些做法有不同意见而同有关人员产生了分歧。

    “有一年
    马季
    马季
    ,我的一个讽刺作品通过机关人员上厕所、在厕所里发生的种种事情来讽刺

    机关单位人浮于事,晚会导演看过我这段子,觉得本子很不错,拍着胸口对我说,这个节目上定了。但后来,有领导发话了,你这全讲厕所的事,不卫生不文明,是不是改为盥洗室呀?那段子中的厕所是根本不能改为盥洗室的,就这样,给毙了。”

    除此之外,马季对一些人遇事推诿责任也表示出不满。有一年,马季等人在工体主持一台晚会,陈冲参加了,陈冲上台张口就是“你们中国……”这让有关主管领导“龙颜大怒”,事后追问是谁让陈冲上台的,当然是通过主持人马季之口被邀上台,马季申辩:他完全是按导演准备的台词主持的,也就是说,是导演安排陈冲上台的,导演当时也承担了责任。可没想到,在后来给上级领导的调查报告中,这责任全归在了马季的名上,虽经调查上级最终批示“此事有关领导要承担责任”,但马季心中却留下了阴影。[1]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马季祖籍中国天津宝坻,出生于北京。年轻时是上海宏德织造厂的学徒。1953年,考入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做售货员。1956年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被侯宝林、刘宝瑞分别看中,加入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为专业相声演员,师从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郭启儒,责任老师为侯宝林。因为当时匈牙利电影《牧鹅少年马季》(根据匈牙利作家Mihály Fazekas长诗改编)在中国放映,马树槐取艺名马季。

    由于
    马季
    马季

    马季被领导安排和侯宝林、郭全宝、刘宝瑞、郭启儒等大师学艺,侯宝林为责任老师。因为同时有多个师傅,在师徒关系上“很难处”。之后在文革中马季和侯宝林都被批斗,民间普遍传说马季在一次批斗会上打了侯宝林。文革之后多次有人求证打人事件是否属实,师徒二人都没有正面回答。郭德纲也曾求证于侯宝林之子侯耀华和侯耀文,他们均表示绝无此事。侯宝林临终前,给马季留下遗言“马季,相声的即兴发挥千万不能丢掉啊,它是咱们相声的主要技巧。”

    马季是中国“歌颂型”相声的开创者之一。他创作演出了很多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就和英雄人物的作品,其中以《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节目影响为大。因而也是经常出国的相声演员之一。在文革中受到冲击,文革之后表演日趋成熟。1985年当选“十大笑星”之首。在中国大陆,一些人把惧内叫做“气管炎”(音同“妻管严”,即妻子管得太严)就是来自于马季的相声。

    折叠编辑本段情感生活
    折叠妻子
    于波,歌曲《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的编辑者,也是马季的爱人。马季说过,于波就是给自己捧哏的。

    于波,东北姑娘,业余爱好唱歌。当年,铁道兵文工团团长焦乃积听了她的歌后,决定吸收她到文工团。可于波的母亲不同意,说姑娘离娘远了找婆家没人操心。焦团长当时打了包票:“姑娘找婆家的事,我包了!”

    196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焦团长见到了于波,对她说:“小于,我知道你还没有朋友,我给你介绍一个。”

    当于波听到“马季”的名字时,一下子笑出声来:“我十几岁就从广播里听他说相声,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找着对象?他是不是五十多岁的老头呀?”可于波还是看在焦团长的面子上去赴了约。

    一见面,果然印象不佳,他那么黑,又那么胖,个子也不高,穿了件白衬衣,人显得更黑更胖了,再加上一般人对说相声的成见———滑、耍贫嘴,登不了大雅之堂。几句寒暄以后,于波站起来准备告辞,马季却对她说,我刚挨过批斗……于波的心一下子被拽了回来:这马季,还挺真诚。过了几天,马季去找于波,要带她去看大字报。
    马季
    马季

    于波怀着好奇,跟马季来到广播文工团,一进院,就看到几面墙的大字报,都是冲着马季来的。于波仔细地看着,竟被这些“罪行”吸引住了。

    于波当时只有24岁,别看年轻,却是个有心计的姑娘,她透过“罪行”看到了马季身上的好。就这样他们走到了一起。

    结婚才几个月,马季就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当时于波是现役军人。马季一天三班挨批斗,领导找于波做工作:你是军人,要站稳立场,考虑自己的前途。于波没有动摇,靠着对马季的信任与理解,靠着对马季不悔的爱情。

    后来,历史翻过了新的一页,于波调到中国唱片社任音乐编辑,她编辑的《十五的月亮》风靡了全国,同名的磁带发行量达70万,于是于波又编辑了《十五的月亮》姊妹篇———《望星空》,发行量是40万,这在中国唱片社盒带发行史上是空前的,她也因此受到了表彰。

    在生活上,于波总是马季创作相声后的第一个听众、第一个把关的人。

    有时,马季已经躺下了,忽然又爬起来,伏案疾书,写着写着,几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于波这一段正赶上进录音棚录制音乐节目,白天黑夜地连轴转,十几天来也未好好休息,正睡得香甜,马季推醒她:“醒醒,我有要事商量。”于波明白这“要事”指什么,她假装睡得死死的。马季也真够绝的,你不醒我也照样念,于波不得不爬起来,不一会儿,于波就给马季指点上了,马季还真当回事,边听边记,边改边念……

    “这是常事”,于波说。一个搞音乐,一个说相声,全是艺术。一雅一俗,似乎不是一路,可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内向与外向,沉静与活泼,伟大与平凡……往往会是最佳组合。 [2]

    折叠儿子
    马东,知名电视人,前爱奇艺首席内
    马东
    马东
    容官,前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马季之子。曾任CCTV-3《挑战主持人》制片人、总导演、主持人。2011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

    折叠弟子
    他的弟子包括: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刘喜尧、彭子义、常佩业、黄志强、黄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国修、赵龙军、邢瑛瑛、刘立新、侯冠男等。

    折叠编辑本段演出曲目
    马季
    马季与爱徒赵炎
    马季与爱徒赵炎
    参加创作、演出的曲目非常多。以下只是他演出的曲目的一小部分。

    《风格赞》(马季)

    《请医生》(马季、郭启儒)

    《打电话》(马季、郭启儒)

    《对春联》(马季、郭启儒)

    《王金龙与祝英台》((马季、郭启儒))

    《卖布头》(马季、郭全宝)

    《妙语惊人》(马季、郭全宝)

    《女队长》(马季、郭全宝)

    《万紫千
    马季和姜昆
    马季和姜昆
    红绕营房》(马季、郭全宝)

    《扎针》(马季、郭全宝)

    《拔牙》(马季、刘宝瑞)

    《找堂会》(马季、刘宝瑞)

    《友谊颂》(马季、唐杰忠)

    《高原彩虹》(马季、唐杰忠)

    《多层饭店》(马季、唐杰忠)

    《白骨精现形记》(马季、唐杰忠)

    《成语新篇》(马季、唐杰忠)

    《宇宙牌香烟》(马季)

    《五官争功》(马季、王金宝、赵炎、冯巩、刘伟)

    《特种病》 (马季、赵炎)

    《百吹图》 (马季、赵炎)

    《训徒》

    《一仆二主》(马季、赵炎、王金宝)

    《哥俩好》(马季、于世猷)

    《金刚腿》(马季、刘宝瑞、郭全宝)

    折叠作品赏析
    马季作品
    马季与刘伟合说相声
    马季与刘伟合说相声
    完全拥有超越时代的独立价值,他的幽默方式嫁接在任何题材上都可以成活。如果说《祖国万岁》、《白骨精现行记》等作品因为口号过多,时代特征过于明显,已经无法欣赏的话,那么在《桃源新貌》、《找舅舅》等作品里,马季给所谓“歌颂”的题材铺设荒诞底色的技艺,却绝对是幽默创作的经典范本。《桃》让陶渊明死而复生,借古今落差广开笑路;《找》是歌颂包头工业建设的,但叙事人“我”却拿着一张“我奶奶抱着他,戴着花兜兜”的照片去包头钢铁厂找他未曾谋面的舅舅,抖出这个小底,给人的感受怎一个“爽”字了得。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陈佩斯:“马季先生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楷模,他对艺术追求的勤奋、对事业的执着值得大家一生去学习。”

    奇志:“他是勤奋和硕果累累的一身,是建国以来新相声的里程碑。侯宝林是收集继承传统的相声艺术。而马季的相声是走进新时代的,是与时俱进的。”

    郭德纲:“我们要永远承认马季先生是我们的相声大师,他创造、表演了很多歌颂型的节目,给相声开出了一条路来,而且他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的成功……他不仅新活表演的好,老活也表演地非常的好。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相声大家。”

    于谦:“马先生是真正继承完了(传统)以后,才发展的新相声。”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佚事
    慧眼“识”姜昆

    虽然马季只比姜昆大16岁,但是在姜昆还在读小学的时候,马季就是他心中的偶像,也就从那时开始,他也就有了长大后成为一名相声演员的愿望。1968年姜昆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而从北京到了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兵团俱乐部里看了中央广播文工团郝爱民、李文华说的相声,且从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又一次领略了相声的魅力。于是回到驻地后,激情难抑的他便开始写起了相声。后来他写的相声《林海红鹰》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就凭这个节目,马季一眼看中了他,且视他为难得的千里马。

    1976年岁末一个寒冷的夜晚11时许,突然有个警察敲响了姜昆在北大荒的房门,那个警察告诉他说,有一个人想见见他。当他刨根问底地问想见自己的那个人是谁时,警察却对他卖起了关子。当他随警察来到一座小楼前,上了楼,推开门后,顿时惊得呆住了:屋里坐着的那个想见他的人竟然是他的偶像——著名相声演员马季。

    原来,马季去大庆演出路过北大荒时,想到姜昆是个难得的人才,因而特地想与姜昆见上一面,想问问姜昆是否愿意调到他所在的中央广播说唱团去说相声。

    听了从偶像口中说出来的天大的喜讯,姜昆激动得一口气说了好几个“愿意”,把大伙都逗乐了。然而,当马季对兵团领导提出想调姜昆去北京时,兵团领导却不同意放走姜昆。在这种情况下,马季一行只得为兵团演了一场又一场,而每演一场之后,马季都会向兵团领导提一次调姜昆的事。事后,马季曾对姜昆说:“小姜,为了你这么个人,我和老唐的嗓子在兵团里都演‘横’啦!”就这样费尽了周折,姜昆才最终被马季调到了中央广播说唱团,并被马季收为弟子。

    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差一个月满二十六周岁、风华正茂的姜昆便下决心,要做一名像马季一样出色的相声演员,用艺术去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在姜昆27岁时,马季带着他深入生活四处演出,并手把手地教他写相声,从而让姜昆一步步地在相声界成长起来,直到成为著名相声演员,之后,在他们近30年的交往生涯中,姜昆与老师兼伯乐的马季之间亦师亦友。

    一次演出改变一生

    马季小时候是上海宏德织造厂的学徒,伺候师傅吃饭、睡觉,是马季每天的主要工作。 马季很早就喜欢上了相声,并且渐渐展露出相声艺术的天赋。1953年,马季正式考入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当上了一名卖书员,每月27元钱的工资和工人阶级的称号,已经让当时的马季欣喜若狂。

    每逢周末工会的联欢活动,马季不是唱京剧就是模拟丑角表演。1956年,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在北京举办,22岁的马季并没有意识到他在这次汇演中的一场表演将会改变他的一生。

    马季说:“1956年是我人生转折最关键的一年,当时被伯乐看上了。先是刘宝瑞老师,他说,‘你干专业吧,我看你挺有前途,我教你’。可是这时呢,侯宝林先生也发现我了。一次休息的时候他把我叫来了,问:‘认识我吗?’我说我认识您,可我不敢跟您说话。他说,‘你学相声吧,我教给你。’这样,我就去了中国广播说唱团。”

    “忘词”

    1959年、1963年期间,马季所在的中国广播说唱团,经常去中南海演出一些小段子,主要有《画像》、《跳大神》、《黑斑病》等。秘书交待说:主要是让主席在休息之余,逗个乐就行,开心就好。

    一次,马季与恩师侯宝林同台为毛主席演出《卖布头》。由于是近距离地、面对面地对着主席,一份莫名的紧张和激动油然而生,马季差点忘词了,他甚至分不出段子里的“软布头”、“硬布头”的唱头,连续重复了好几个回合,最后还是把软调给唱成硬调了。也多亏主席对这个唱段不怎么熟悉,竟让马季给蒙混过关了。后来,马季每每谈及此事,总是感叹不已。

    改名

    马季原来叫马树槐,改这个名,还是侯宝林的主意。“我是1957年改的名,侯先生说,你这个马树槐呀,绕嘴。做个演员,应该名字起得响亮一点,这样人家容易记住,另外笔画要少一点。那时候,北京正在放映匈牙利喜剧电影《牧鹅少年马季》,现成的,我说就用这个得了,大家都知道啊,借人家点仙气。侯先生一听,说,好,这个行。”

    1956年第一次演出

    1956年马季正式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成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当年7月在唐山市作了第一次演出,演出相声《都不怨谁》、《对春联》。他的处女作是1956年写的《打篮球》。

    创作相声一百多段

    此后,除演出一些传统相声及别人创作的相声段子外,他共创作了相声一百多段,曾在全国报刊上发表。当时的领导确定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当马季的老师。其中侯宝林为责任老师。

    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作为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侯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大多数后来者所遵循,为中国相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培养相声新人、开拓歌颂型相声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全国职工业余汇演一等奖,首届“金唱片奖”。198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

    最想办一所相声学校

    马季曾经对相声艺术发展的现状非常担忧,他表示,相声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严重偏低,大多是半文盲。马季表示,在国际上相声的影响越来越大,可惜的是还没有真正像样的相声学校和一流的相声教材,他说最大的心愿是办一所有规模的相声学校,用正规的一流教材,大量地培养人才。

    说自己才27岁

    “2006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开幕,马季虽然没有出席,但曾在家中接受全国各地媒体的电话采访,对幽默艺术表示支持,说相声本身就是一种幽默艺术。“你弄错了!我今年不是72岁,是27岁!我还年轻,退啥休呀,我得把相声永远说下去!”在一次接受记者专访时,相声大师马季这样调侃自己的年龄。

    折叠编辑本段逝世
    相声大师马季去世于2006年12月20日。他的徒弟刘伟在2008年上《胡可星感觉》节目时,首次透露马季的死因。刘伟称马季喜欢吃炸酱面,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可能吃多了面,然后就晕倒了。刘伟早上八点多接到电话,等开车赶到医院时,这时的马季老师已经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