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二人转资讯 > 1956年毛主席到天津视察,接见马三立被逗得哈哈大笑:你真是国宝

1956年毛主席到天津视察,接见马三立被逗得哈哈大笑:你真是国宝

时间:2021-11-19    点击:
    说起相声,想必现在的人第一反应都会想到德云社里的郭德纲。平心而论,在当今社会,说郭德纲是相声演出第一人当之无愧。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位相声界的泰斗,他不仅说相声的技艺高超,而且还曾受到过毛主席的夸赞。他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马三立大师!那么,马三立是谁?他又因何受到了毛主席的夸赞?

    马三立原名马桂福,1914年10月1日出生于北京市,他虽然出生在北京,但从小却在天津长大。
    马三立曾经就读于天津汇文中学,也曾在校园里面学习过说相声,由于民国时期战乱不断,当时的许多人都难以找到工作。
    马三立一家也是如此,一家人靠着说相声勉强混得了一个温饱,但想要供孩子读书,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很快,马三立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家学起了相声。

    说起学相声,马三立学习的条件可以说是十分的优质。他出生于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说书艺人,擅长讲《水浒传》,曾名噪一时;他的父亲马德禄是著名的“相声八德”之一,又是相声前辈艺人恩绪的宠徒和女婿;他的哥哥马桂元师承“相声八德”之一李德钖,以擅长“文哏”段子而著称。
    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从小便对相声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的熟悉,在他父亲和哥哥的教育熏陶下,马三立打下了“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
    1930年马三立便开始登台演出,学艺进步很快,他的视野也随着走南闯北而逐渐开阔,他12岁跟着父亲马德禄学习说相声的技艺,后来又拜了著名相声演员周德山为师。

    解放前,他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1947年,他登上了被全国的相声艺人追捧的天津大观园剧场,与侯一尘同台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他曾三次来到北京,在华声电台和茶社戏院演出,并以他独特的马家相声在曲艺迷中引起了“原子弹爆炸”一样的剧烈反响。
    尽管马三立在相声演绎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他在相声表演方面,却从来没有丢掉过自己的风格,也不会为权贵而折腰。

    马三立的作品深深地扎根于贫苦大众,刻画的人物都是街坊、邻居等小人物,对于角色的拿捏,马三立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的相声作品多以讽刺为目的,往往超越了对事物表象的关注,更多的注重于对人性的反思,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

    毛主席的夸赞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的曲艺界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此时,已经中年的马三立更是将自己的表演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了新中国的相声事业中去,他为了曲艺界的发展贡献了许多。
    1950年,马三立重新回到了天津卫的新生剧场中,他凭着自己出色的表演,很快便在相声界的众多同行中树立了自己的地位。
    1951年,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堃奔赴朝鲜慰问演出,但世事无常,他所乘坐的飞机在回国途中被敌机炸毁了,而他也因此而牺牲了。

    随着老一辈的相声名家们相继老去,马三立觉得自己应该挺身站出来了,他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接替了常宝堃的工作,不顾危险奔赴朝鲜进行慰问演出。
    而也是这次机会,让他这个闯荡江湖的小艺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与人民军队接触,经过这次慰问演出,他心中模模糊糊的“国家”的概念也渐渐的清晰了起来,填满了他的整个心间。
    1954年,马三立接到了一个叫做《买猴儿》的相声剧本,多年的演出经验让他两眼放光,这个剧本很刁钻,但是也极具挑战性,以往的很多剧本用的都是老段子,而《买猴儿》却与此不同,它极具讽刺性,聚焦社会现实,读来既辛辣又有趣,这一切都很符合马三立的相声风格,因此他对这个剧本十分的喜爱。

    但《买猴儿》对演员的节奏、神态和语气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一切要求与马三立都十分的贴合,经过跟作者的协商修改。《买猴儿》一经演出,便取得了十分轰动的效果,而马三立这个名字也因此火遍全国。
    也正是因为《买猴儿》的火热,马三立受到了主席的接见!
    1956年1月12日,毛主席前往天津视察,当天晚上,毛主席在天津干部俱乐部南楼的小礼堂接见了天津文艺界的各行人士,而马三立也在受邀名单中,按照惯例,俱乐部为毛主席安排了文艺表演。

    因为马三立的搭档不在受邀名单上,马三立想到了一段单口相声,是一个笑话,主要内容大约是讲地主的儿子如何愚蠢,农民的儿子又是怎样的聪明,毛主席听后开怀大笑,边笑边抚着手掌大笑,并称赞他说:“国宝,你真是国宝呀”
    毛主席还与马三立握了手,据马三立儿子马志明的回忆,和毛主席握手后的马三立非常激动,当天晚上,他一进门便把家人都喊了起来,将自己的手伸了出来,挨个和家人握了手,还说这只手是毛主席握过的,将自己与主席见面的喜悦挨个分享给了他的家人们。

    完成心愿
    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向上的阳光,而马老也一直活跃在文艺舞台为大家带来欢笑娱乐,尽管马三立老人家的相声事业蒸蒸日上,但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有一个没有完成的夙愿。
    原来,在1983年,马三立前往天津市政协开会,统战部部长在会上询问马三立为什么不入党,马三立的回答出乎了众人的意料:“我这样的人可以吗?现在已经够好了。”
    部长从马三立的话语中感到了些许的意外,但回想他走过的几十年,这也确实是老人家的真情流露。于是,他对马三立说:“虽然您在生活上已经知足了,但您在政治上还不应该知足,人民还需要您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统战部部长的一席话让马三立受益匪浅。不久后,马三立就向天津市曲艺团党支部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正式申请。
    而1985年5月16日对于马老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天津市曲艺团党支部召开了支部大会,全体党员全票通过了马三立的入党申请,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终于圆了自己的入党梦!
    入党后的马三立似乎又有了新的艺术创作动力,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社会,将自己的收入都捐献给了祖国。

    小结:
    想到这个,我不由得想起来一句话。“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马老就是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不畏艰苦,勇于坚守;为了穷苦百姓,辛勤演绎创作。
    祖国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之中,才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步步走到日益繁荣的今天。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向着他们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