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二人转资讯 > 对鼓

对鼓

时间:2021-06-11    点击:
    对鼓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对鼓是一种舞蹈,腰鼓的一种特殊表演形式。每逢春节,这种鼓舞就会出现在社火队中,与"龙舞"、"狮舞"、"跑竹马"、"彩莲船"等民间舞蹈一起活跃在街头、场院。
    对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对鼓

    性质
    舞蹈


    属类
    腰鼓

    目录
    1鼓乐简介
    2历史渊源
    3流传地区
    折叠编辑本段鼓乐简介
    对鼓是腰鼓的一种特殊表演形式。每逢春节,这种鼓舞就会出现在社火队中,与"龙舞"、"狮舞"、"跑竹马"、"彩莲船"等舞蹈一起活跃在街头、场院。表演时,先由一肩扛扇牌的丑角沿表演场地挥舞手中的扇牌跑场一周,起着使人群后退打开表演区和活跃观众情绪的作用;高兴时,还吼几句当地的山歌。随后,两名腹前挂鼓的鼓手,在丑角扇牌手的带领下,做"跑场鼓"上场,开始了风趣、诙谐富有喜剧风格的鼓舞表演。扇牌手时而挥舞写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扇牌来往穿梭;时而摇动羽毛扇挑逗两名鼓手。鼓手则在扇牌手的逗引下,挥舞鼓槌,以"跑场步"、"马步跳"、"马步横蹉"等为基本步伐,做"黄莺闪翅"、"对击"、"武松打虎"、"前蹲后退"、"蹲裆跳转"等动作。突出鼓手的双人比试、对打,及扇牌手与鼓手的逗趣表演。

    这种鼓舞阳刚中含着几分阴柔、内秀;热烈中透出几分委婉、风趣。该舞原来为三人一组表演,1955年后,增添为六人两组表演,使这一鼓舞更丰富多彩,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对鼓的伴奏除了鼓手击打腹前的扁平小鼓外,另设堂鼓、云锣、大钹、马锣、小镲等作场外伴奏,烘托气氛。鼓手一般头扎三角形的英雄巾,身穿中式对襟秧歌彩服,外套马夹,下身穿镶有缝彩边的灯笼裤,脚蹬麻布草鞋。扇牌手脸画白眼窝扮丑相,套羊皮背心,斜背一串铜铃,其它均与鼓手服饰相同。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据勉县著名老艺人谢辉庵、岳正龙等介绍,民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古时每年稻谷丰收后,每当打谷子晒场,一些年轻人面对黄澄澄的谷堆,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纷纷捡起木锨、竹靶等农具跳起来嬉戏玩耍,以后逐渐演变到社火队的鼓舞表演中,形成为对鼓。另一说清末某年当地唱大戏,所有节目都演完了,群众还余兴未尽,久久不肯离去,要求加演。无奈,坐鼓的把式只好把挂在腹前,和饰小丑的演员扛起扇牌对舞起来。由于形式新颖,表演轻松活泼,当地群众很快将这一逗趣的表演学会,并搬进社火队的游乡串户表演中。还有一说时清代民间社火常用抱马子和鼓乐在围场表演前打场,并烘托热闹气氛,以后逐渐形成了这种独立的表演形式。

    折叠编辑本段流传地区
    "对鼓"流传于汉江南岸巴山脚下的陕西省勉县镇川、阜川、刘家山,岳家台子等地。

    在山西省泽州县也有流传。泽州队鼓流行于泽州县大箕镇一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并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审定为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得到保护,遗产编号为:Ⅱ-2,名称为:泽州对鼓,申报单位是:泽州县文化馆,遗产类别为:传统音乐,遗产级别为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