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北二人转网 > 二人转正戏全集 >

二人转十大宗师

问题反馈 收藏本站 返回列表 保存到桌面 推荐
分享到:
:

二人转十大宗师

时间:2020-06-03    点击:
    宗师是指在思想或学术上受人尊崇而可奉为师表的人。二人转宗师是指历史上在二人转艺术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

      5
    本词条 百科名片缺少图片,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十大宗师1-2
    李青山、王尚仁

    十大宗师3-4
    李庆云、杨福生


    十大宗师5-6
    刘士德、阎永富

    十大宗师7-8
    王悦恒、栾继承

    十大宗师9-10
    程喜凤、谷柏林

    目录
    1宗师档案
    2李青山
    3王尚仁
    4李庆云
    5杨福生
    6刘士德
    7阎永福
    8王悦恒
    9栾继承
    10程喜凤
    11谷柏林
    折叠编辑本段宗师档案
    在民间有十位杰出的二人转老艺人被誉为二人转十大宗师,他们是:李青山、王尚仁、李庆云、杨福生、刘士德、阎永富、王悦恒、栾继承、程喜凤、谷柏林。

    折叠编辑本段李青山
    李青山(1904~1978)祖籍山东,生于吉林舒兰。杰出的二人转老艺人,二人转十大宗师之一。

    幼年家贫,11岁开始给地主放猪,15岁拜老艺人张相臣为师学唱二人转,在吉林各地走乡串屯,卖唱乞讨为生。18岁成名,艺名大金镶玉、大机器。30岁以前,唱上装,30岁以后唱下装,长期流传在东北地区的60多首民歌和200多出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剧目,都唱得很地道,演得很出色。尤以说口见长,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编了很多富有思想性、艺术性的即兴口。代表剧目有:《红月娥作梦》、《摔镜架》、《浔阳楼》、《西厢》、《蓝桥》、《回杯》、《赔情》、《二大妈探病》、《大观灯》等,由他口述,王兆一整理的“谈艺”、“小传”、“谈戏”等理论专著,颇有影响,被吉林省曲协及吉林省地方戏曲研究室编入《二人转史料》二、三辑中。1948年,他参加土改队和担架队,支援前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教师,培养出不少有成就的演员,为创建吉剧这一新兴剧种作出了贡献。1950年以后,相继在舒兰县文工队,吉林省文工团,长春市文工团,长春市东北地方戏队,吉林省戏曲学校等文艺单位工作。晚年出版《谈艺》、《小传》,总结了他的艺术经验和经历。代表剧目有单出头《洪月娥做梦》,二人转《浔阳楼》、《赔情》、《西厢》等。曾被选为长春市人民代表及政协委员。

    折叠编辑本段王尚仁
    王尚仁(1902—1972)艺名“王三乐子”,又名王乐三。辽宁省昌图县人。出身农民家庭。18岁拜艺人张祯(艺名浪云子)为师。杰出的二人转老艺人,二人转十大宗师之一。

    王尚仁出身农民家庭。18岁拜艺人张祯(艺名浪云子)为师。他聪明好学,从师学艺不到二年便学会了二人转《西厢》、《蓝桥》、《清律》、《盘道》等剧目。他农忙时给地主扛活,打短工,闲时就组织一伙艺人走乡串屯唱戏。由于他勤奋好学,一生中掌握了一百多个二人转剧目和五十多段二人转套子口,他戏路子宽,东西南北四路的二人转艺人都能与之同台演出。他对手持艺术工具彩棒、哈拉巴、大板、手玉子等都能运用自如,一般艺人没有的“背道”曲子他都能唱得滚瓜烂熟。他演《大观灯》中的白先生,更是活灵活现,他演《浔阳楼》能一连长三个调门,就在他六十多岁时还能来一个“小翻”。

    1956年白城市成立地方戏队,请他为师,培养了一批青年二人转演员。他曾是白城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折叠编辑本段李庆云
    李庆云(1900—1973)吉林省舒兰县人。年轻包头时艺名“佛动心”,后改唱丑。土改时当过农会会长。著名二人转老艺人、二人转十大宗师之一。

    李庆云年轻包头时艺名“佛动心”,后改唱丑。土改时当过农会会长。五十年代初,曾负责组建舒兰县文工队,并多年担任该队队长,是吉林省解放后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二人转艺人之一。1951年他和李青山、张文学、于乃昌应邀参加“东北第一届音乐工作会议”,会后李庆云等给《东北日报》、《吉林日报》写信表示要牢记党和毛主席的恩情。李庆云带领、团结李青山、王春、张文学、王希安等培养了一批二人转接班人。他带头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积极执行“戏改”政策,不断组织学习移植、创编上演新剧目,及时地配合党在农村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李庆云粗通文字,能编写说口和短小的演唱材料。唱丑时擅长说口,表演不粗俗,幽默不油滑,动作小巧利落,说口生动俏皮。上场见景生情,随机应变,出语成章,往往几句数板或说口,就能抓住观众。

    折叠编辑本段杨福生
    杨福生(1910—)艺名金香草。吉林省榆树县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著名二人转老艺人、二人转十大宗师之一。

    1925年开始学艺,拜张相臣为师。唱上装扮相好,三场舞好,脸上有戏,眼睛有神,群众评论他说“一双眼睛象两盆清水似的”。“看了金香草,总也忘不了”。1953年,曾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同谷振铎演出了二人转传统剧目《西厢》,受到好评。音乐家马可曾在当年出版的第十二期《新观察》上,以《二人转》为题,对他们的演出作了评价,认为:“一个是羞羞答答的多情小姐,一个是热情坦率的丫头,表演者很能抓住人物的性格,成为一段处理得非常细致的戏剧”。他在榆树县民间艺术团时,既参加演出,又培养了一批二人转演员。1984年被选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

    折叠编辑本段刘士德
    刘士德(1913——),艺名大滑稽。吉林省榆树县人。杰出的东北二人转艺人,二人转十大宗师之一。晚年有口述的回忆录——《松辽艺话》存世。

    刘士德1928年拜李春阳(艺名猩猩怪)为师,开始学唱二人转,一直唱丑。他嘴皮子利索,嗓子冲,气口足,一口气能唱几十句唱词,张嘴就能压场,“说口”响,“相”也绝。 在旧社会时,经常同李青山、傅保祥(艺名金蝴蝶)等在一起搭班,是比较有名的丑角演员,擅唱二人转《浔阳楼》,内行说这是他的“顶门戏”。他能唱八十多出二人转、拉场戏,都各有特色。建国后,曾在榆树县民间艺术团工作,现已退休返乡。1984年,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成立时,被推选为理事。由他口述,王桔记录整理的回忆录——《松辽艺话》,是他的作艺经历的总结和艺术见解的结晶。

    折叠编辑本段阎永福
    阎永富(1918—),艺名“阎筱舫”。吉林省东丰县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17岁拜师学戏,主要剧目《西厢》、《三只鸡》、《新婆媳》等,著有谈艺录《艺术生活四十年》。二人转著名艺人,被誉为二人转十大宗师之一。

    阎永富 17岁拜朱永山为师。19岁跟班演戏。走遍了大半个东北,中年后解开罗裙带,既唱旦又唱丑。他唱腔高昂圆润,吐字准确清晰,抡板夺字,嘴皮利索,除四梁四柱《西厢》等剧目外,常下单的戏会80多出。因其师是南边道艺人,因而他在唱、说、扮、舞上都具有南边道特色。建国后,他积极唱新演新,在演唱《三只鸡》、《送鸡还鸡》、《新婆媳》等剧目上,在移植评戏《水牢记》、《打狗劝夫》、《丝绒记》等剧目上,都有新的发挥和创造。其谈艺录《艺术生活四十年》在二人转工作者中颇有影响。

    折叠编辑本段王悦恒
    王悦恒(1923-)吉林省永吉县人,吉林省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1940年拜李青山为师。1954年在长春东北地方戏队任队长。1984年被选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二人转著名艺人,被誉为二人转十大宗师之一。

    王悦恒1940年15岁时拜李青山为师学唱二人转,随师流动演出于永吉、舒兰、 榆树等地。1951年参加永吉县缸窑区宣传队。1952年参加永吉县艺人学习班和艺人宣传队,同年参加吉林省民间艺术会演。1954年调长春市东北地方戏队任队长。参与挖掘整理传统剧目,移植、改编上演现代剧目。1963年调入吉林省吉剧团二人转实验队任演员,并移植改编二人转《扒墙头》、拉场戏《长松岭上》。1979年任吉林省戏曲学校教师。整理的拉场戏《回杯记》荣获吉林省1981年剧目评奖一等奖。

    折叠编辑本段栾继承
    栾继承(1923—1995),艺名筱兰芝,1923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祝家屯人。东北二人转历史上最杰出的旦角演员之一,被称作“蹦蹦皇后”。二人转十大宗师之一,20世纪以来有影响的二人转代表性艺人。

    栾继承1923年生于沈阳市东陵区祝家屯,1995年因病去世。儿时最愿意看秧歌,14岁那年,屯子里来了一个秧歌队,他看着看着,凑到跟前摸起家什竟然敲出点儿来。后来,他就跟着秧歌队走了,由这屯到那屯,一天还给他两角钱。等秧歌队散了,他又跟着领头的学唱蹦蹦戏,从此便走上了学艺的道路。

    在跟随艺人闯荡江湖中,栾继承饱经风霜,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演唱基础。他20岁即在沈阳成名,人称“蹦蹦皇后”。到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他的演唱技巧更加成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表演手段不断得以充实,逐渐形成人所共知的艺术风格。

    栾继承一生追求二人转艺术的美。他每演完一场,好说“又美了一回”。他可并非说说而已,一字一腔一举一动都注意美。他从不用脏口怪相取悦于人,而是靠精湛的真功夫,把人们认为俗的艺术搞成俗的精品。

    在旧社会,二人转艺人地位卑微,被视为社会上的下九流。栾继承不这么看,他说艺人的形象要靠自己树立,艺德才是做艺的根本。栾继承最反对艺人唱唱说脏口,说满口脏话的艺人一钱不值。有一次,他同师傅在通化一个叫马莲土墩子的地方唱二人转,警察非让他唱个“粉段子”,他坚持不唱,说唱“粉段子”的是下九流。警察打他,他也不唱,最后把他打得鼻青脸肿。

    1955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在看了筱兰芝(栾继承)表演的二人转《西厢记》后称赞他说:“我演红娘,台上需要那么多人陪伴;你演西厢记,台上就你们两个人!”

    据他生前的好友,著名二人转研究专家、辽宁省省曲艺家协会顾问耿瑛介绍,解放后,栾继承在抚顺欢乐园献艺。新编历史题材《王娇鸾》就是他唱红的,流传于东北三省。起初,作者专门为筱兰芝写过一个二人转小帽儿《艺人翻身》,开头四句是:“我叫筱兰芝,不知也有耳闻,我自己来介绍,原来我是旧艺人。”筱兰芝不同意这样,认为不该突出宣传个人,于是把头一句改为“提起地方戏……”这个曲目后来也在东北三省传开,一直唱到今天,被收进《中国民间戏剧集成》里。

    “文革”期间,栾继承身陷囹圄,却念念不忘二人转。那时,常有菜农接他去郊区,在生产队的大菜窖里为大家唱二人转。“文革”结束后,栾继承重登舞台,除演出外,又培养了一批二人转新秀,使他的绝技得以传承。

    折叠编辑本段程喜凤
    程喜凤(1889—1965)本名程喜发,男,辽宁省辽中县人。杰出的二人转艺人。旦、丑双绝。包头时(旦角)艺名程喜凤,唱丑时艺名程傻子。二人转十大宗师之一。

    程喜发(1889—1965)出生于光绪十五年。十五岁时在吉林海龙拜杨德山为师。包头时(旦角)艺名程喜凤,唱丑时艺名程傻子。建国前曾在吉林、辽宁及热河一带演唱,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肚囊宽,会的剧目很多。建国后在抚顺、沈阳一带演出。1951年末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民间艺术顾问,有艺术回忆录《六十年来的二人转》传世。

    程喜凤会的剧目很多,如《王二姐思夫》、《灞桥挑袍》、《浔阳楼》、《武松打虎》、《杨七郎打擂》、《杨闹红要表》、《包公铡侄》、《白娘子诉功》及小曲《鸳鸯嫁老雕》等。

    能唱近百种曲调,“十三嗨”最精。

    唱戏时注意解意,领着观众走,有一套艺术表演技巧。

    改唱丑以后,调和板非常磁实,“口”、“相”俱佳,和包头配合默契。

    折叠编辑本段谷柏林
    谷柏林(1926—)黑龙江省五常县人。祖父、祖母、父亲和叔父都是二人转著名唱手。他8岁起随父正式学艺,9岁开始登台演出。因嗓子好,观众赠送艺名“小金钟”。二人转著名艺人,被誉为二人转十大宗师之一。

    谷柏林 8岁起随父正式学艺。9岁开始登台演出。建国前多在蛟河、漂河口、桑树林子、白山、敦化等地演出。因嗓子好,观众赠送艺名“小金钟”。 1953年10月参加吉林市地方戏队,曾先后为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董必武、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首长进行汇报演出。谷柏林嗓音清亮,吐字清楚,善唱《西厢》、《蓝桥》、《盘道》、《浔阳楼》、《铁冠图》、《阴魂阵》等大唱。

    建国后,他除积极挖掘整理改编上演传统剧目、上演新创作剧目外,还努力培养二人转接班人。如齐玉梅(艺名筱艳梅)、陈淑贤等为群众熟知。近年又收杨金华为徒,口传心授三年,杨金华已经成为吉林省二人转新秀。1984年被选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
猜你喜欢“二人转正戏全集”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